「電動側滑門」這個感知很強的配置,已經成為15萬及以上MPV的標配,像傳祺M6/大通G50這樣缺少側滑門的緊湊型MPV,就被吐槽“沒有靈魂”。但對于家用MPV用戶而言,除了電動側滑門,還有一項配置感知很強,那就是「下沉式后備箱」,這一功能在用戶群中也是好評如潮。可惜的是,就這樣一項超實用的配置,并沒有像電動側滑門那般普及。

就拿當下討論度最高的三款MPV騰勢D9、理想MEGA與小鵬X9舉例。D9第三排座椅僅支持靠背放倒,純平狀態進深僅0.8米左右;MEGA的“魔術翻折座椅”,是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向前翻折形態,純平狀態進深可達1.1米左右。

小鵬X9得益于「下沉式后備箱」,能把第三排完全容納進下沉空間且地臺純平,極限進深可達到驚人的1.8米左右,甚至容納進常規自行車,裝載能力屬實夸張。并且就算在滿載的情況下,下沉式空間所帶來的縱向高度,同樣能容納超多行李,因此在空間靈活性方面更勝一籌,也難怪該方案被廣泛認為是,MPV后備箱空間的“最優解”!

至于「下沉式后備箱」為何沒有被全面普及呢?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成本,二是座椅設計受限。成本因素不難理解,翻轉座椅不僅要增加一套機械結構,還需要解決下沉式設計在安全方面的先天劣勢。還是拿小鵬X9舉例,為了達到高安全性,其只能在用料、防撞結構等層面投入更多精力,這是所有采用該方案車型都必須增加的成本。

此外,無論是油車還是電車,底盤下方都不是“閑置空間”,留給下沉式空間的容積是有限的。這就導致幾乎所有采用「下沉式后備箱」的MPV,第三排的座墊長度、厚度都有所犧牲。犧牲座墊厚度倒還好,畢竟可以使用不同的填充物進行彌補,但座墊短導致的腿部襯托稍弱,則沒有什么太好的解決辦法。

寫在最后
總的來說,「下沉式后備箱」的優點足夠亮眼,能夠實現更豐富的用車場景,試問有誰能拒絕如此靈活的后備箱空間呢?至于成本上升?那是廠家該考慮的事情!對于消費者而言,自然會選擇更好用的方案。各位看官覺得,該方案未來會不會成為家用MPV的標配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