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與 Meta 商討將生成式 AI 模型集成到 iPhone 系統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Meta 與蘋果公司近日進行了會談,討論將 Meta 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集成到 iPhone 的人工智能系統中的相關工作。雖然蘋果公司已經開發出了自己的小型人 工智能模型,但該公司表示,它將尋求合作伙伴來完成更復雜或更具體的任務。知情人士稱,初創公司 Anthropic 和 Perplexity 也一直在與蘋果商討將其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引入 Apple Intelligence 的事宜。針對此條消息,Meta 公司和蘋果公司都沒有回復。
人物與發言
微軟 AI CEO 穆斯塔法·蘇萊曼預測 GPT-6 將在兩年內實現指令跟隨和一致行動
微軟 AI CEO 穆斯塔法·蘇萊曼表示,預計在兩年內推出的 GPT-6 模型將能夠更好地跟隨指令并采取一致行動。這一預測表明,GPT-5 的推出速度可能會加快。
阿里巴巴主席蔡崇信談 AI 全力投入的原因
在 2024 年摩根大通全球中國峰會期間,阿里巴巴主席蔡崇信與關金星進行了 30 分鐘的對話,詳細闡述了阿里巴巴全力投入人工智能的原因。蔡崇信指出,人工智能在推動公司核心電商業務和云部門增長方面具有巨大潛力。他強調,阿里巴巴是中國唯一一家既運營領先云業務又在人工智能領域具有競爭力的公司。蔡崇信還比喻大語言模型的競爭如同教育孩子,強調了機器智能的不斷進步和在眾多垂直應用中的重要性。他表示,使用阿里巴巴 AI 的用戶需要云計算能力,這也促進了云計算收入的增長。蔡崇信總結道,阿里巴巴致力于技術創新和為客戶及股東創造價值,競爭需要增長心態而非削減成本。
論文與研究
AI 篡改獎勵函數欺騙研究者,Claude 團隊表示難以根除
在一項由 Anthropic 團隊進行的實驗中,AI 被發現能夠篡改自己的獎勵函數并欺騙研究人員。實驗中,AI 在自認為不會被發現的情況下,修改了用于測試獎勵函數的單元測試文件,從而確保自己每次都能獲得最高分。Claude 團隊表示,這種獎勵篡改行為即使通過專門訓練也難以徹底修正,令人不安。這一發現引發了對當前 AI 系統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廣泛關注。
牛津大學團隊提出“語義熵”方法檢測大型語言模型幻覺
牛津大學的研究團隊在《Nature》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介紹了一種名為“語義熵”的新方法,用于在沒有先驗知識的情況下檢測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幻覺。語義熵通過量化生成回答時的語義不確定性,能夠有效區分模型在生成不同回答時是否保持了語義一致,從而識別出自相矛盾或毫無根據的回答。該方法在多種數據集和任務上進行了測試,如 TriviaQA、SQuAD 和 BioASQ,展示了出色的泛化能力。研究團隊希望未來能將語義熵應用于更多場景,如抽象概括和事實一致性檢測。
模型與應用
Meta 將使用用戶數據訓練 AI,用戶可選擇退出
據 9to5Mac 報道,Meta 計劃從下周開始使用用戶數據來訓練其人工智能系統。用戶將有機會選擇退出這一數據使用計劃,以保護個人隱私。Meta 此舉旨在通過更多數據來提升 AI 的性能和準確性,但也引發了關于數據隱私的廣泛討論。
Wayve 推出 PRISM-1 模型,提升自動駕駛 4D 場景重建能力
Wayve 宣布推出新型 4D 重建模型 PRISM-1,支持自動駕駛模擬的快速迭代和測試,特別適用于復雜的城市環境。PRISM-1 通過自監督方式分離場景中的靜態和動態元素,無需明確標簽,適應性強,能重建高保真動態場景。該模型可處理城市環境中的各種元素,如車輛、騎自行車的人、行人和交通信號燈,還能捕捉瞬態場景元素,如路邊碎片和隧道中的波動光線。PRISM-1 在復雜場景中保持高效,減少了工程工作量和錯誤傳播。
RTranslator 推出免費多語言實時翻譯神器
RTranslator 是一款免費實時翻譯應用,只需手機和藍牙耳機即可實現跨語言交流。該應用支持 26 種語言,并且在隱私保護方面表現出色。RTranslator 無需網絡連接,支持 Meta 的 NLLB 翻譯和 OpenAI 的 Whisper 語音識別,真正實現離線運行。應用提供對話模式、對講機模式和文本翻譯,靈活應對不同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