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支付傳來新消息。
6月18日,《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人民銀行官網披露了非銀行支付機構重大事項變更許可信息公示(截至2024年6月)顯示,同意武漢合眾易寶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合眾易寶”)變更公司名稱為“抖音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截至6月18日,年內已有36家支付公司獲批更名,名稱中均補齊“支付”二字。
6月18日,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持牌支付機構在名稱中標明“支付”字樣,同時禁止其他單位和個人違規使用“支付”和開展相關業務,此舉有利于明確支付業務邊界,幫助金融消費者進行區分。當前仍未更名的機構后續也將向此要求靠攏。
當前,支付領域雖已有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兩大巨頭,但抖音支付的實力亦不可小覷。除了作為支付工具,抖音支付也是鏈接抖音集團理財、信貸、保險等金融服務的紐帶,助力平臺的金融生態更加完善。
變更為“抖音支付”
日前,人民銀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重大事項變更許可信息公示(截至2024年6月)。信息顯示,人民銀行同意武漢合眾易寶科技有限公司變更公司名稱為“抖音支付科技有限公司”。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記者表示,更名之后,“抖音支付”的名稱更能反映股權的實際變化,對金融消費者而言更容易理解和識別,對抖音集團而言,品牌露出更加直接,有助于抖音在金融方面的品牌塑造。
合眾易寶官網顯示,公司成立于2012年,2014年獲得由人民銀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成為持牌互聯網支付企業。該公司資質包括,支付業務許可證、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以及支付清算協會會員證書等。
記者發現,目前合眾易寶官網已掛有“抖音支付”的字樣。
實際上,2020年8月,抖音關聯公司天津同融完成對合眾易寶的收購,合眾易寶彼時就成為了抖音支付的牌照主體。
天津同融持有合眾易寶100%股權。天津同融成立于2013年8月,今年4月,其注冊資本由7億元增至21.5億元。企查查顯示,北京石貝科技有限公司持股天津同融100%股權,股權穿透后,抖音創始人張一鳴持北京石貝科技有限公司99%股權,這意味著合眾易寶和天津同融均為抖音關聯公司。
企查查顯示,目前,合眾易寶共有5條自身風險,包括司法訴訟5條。最近一次為2024年6月12日新增一條侵權責任糾紛信息,被告包括合眾易寶在內的四家公司,案由為違反安全保障義務責任糾紛。
近年來,抖音對金融業務的布局開始提速,短短幾年攬入多張金融牌照,可提供消費信貸、保險經紀等服務。例如今年4月,天津同融還籌劃收購海聯金匯旗下聯動商務100%股權。
聯動商務擁有支付牌照,可在全國范圍內從事銀行卡收單、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業務。在業內看來,這也意味著抖音支付籌劃補齊線下收單業務許可。
此前,聯動商務母公司聯動優勢被海聯金匯以30億元的價格收購。不過,聯動優勢近年來屢因支付業務違規收到大額罰單,記者不完全統計,聯動優勢因違法相關規定收到的罰沒金額累計約4900萬元。
“此前收購的支付機構有網絡支付資質,抖音也憑此在線上搭建起一套完整的支付系統。”王蓬博表示,獲取線下銀行卡收單資質后,抖音支付可以進一步在線下拓展支付業務,補足商業閉環的同時降低渠道成本。
一方面,自建支付通道減少了平臺對第三方機構的依賴,在支付方式、結算周期、退款流程方面更具靈活性,同時減少界面跳轉,提升用戶支付體驗。另一方面,直接管理支付通道意味著平臺能更好地控制支付數據的流動,提高數據安全性,降低因第三方介入而產生的潛在風險。
后來者居上
當前,支付領域已有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兩大巨頭,抖音為何此時入局?
作為后來者,抖音在支付領域展現出了顯著潛力。
雖然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已深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抖音屬于超級APP,日活上億,用戶數量龐大且平臺交易額不斷增長,為支付服務快速推廣提供了廣泛的用戶基礎。
抖音生活服務發布的《2023抖音生活服務年度數據報告》顯示,平臺2023年總交易額增長256%,與去年相比,平臺短視頻交易額增長83%,直播交易額增長5.7倍。
抖音平臺沉淀的大量支付數據,能更好地分析用戶消費偏好、支付習慣和心里決策過程,以便提供個性化金融服務。
有消費者對記者表示,在抖音買東西太“上癮”了,無意識下單了好多商品,因為很便宜,不合適也懶得退。
“沉迷抖音那一年,每天晚上都在激情下單,經常刷直播刷到凌晨一點多,抖音比任何人都了解我。”有女性消費者表示。
當前,短視頻帶貨、直播帶貨成為了人們購物的主流方式之一,這相當于為消費者開了線上超市,24小時配有“導購”,隨時下單。而抖音是頭部短視頻、直播平臺,具備得天獨厚的消費場景,支付轉化率自然不低。
作為抖音金融生態的重要一環,抖音支付已不再是單一的支付工具,而是鏈接其理財、信貸、保險等金融服務的紐帶,助力平臺的金融生態更加完善。
年內36家支付機構更名
除了抖音支付,此次還有4家機構一并更名,均在公司名稱中補齊了“支付”二字。
具體來看,銀聯商務股份有限公司變更公司名稱為“銀聯商務支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航天電子信息產業有限公司變更公司名稱為“浙江信航支付有限公司”;四川商通實業有限公司變更公司名稱為“四川商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城市一卡通有限公司變更公司名稱為“天津城市一卡通支付有限公司”。
5月31日,人民銀行更新的《非銀行支付機構重大事項變更許可信息公示》顯示,有31家支付機構獲批更名,相關機構均在公司名稱中加上“支付”字樣。
截至6月17日,年內已有36家支付公司獲批更名,名稱中均增加“支付”二字。此次機構大范圍更名,與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密切相關。
《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明確,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名稱中應當標明“支付”字樣。未經依法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或者變相從事支付業務,不得在單位名稱和經營范圍中使用“支付”字樣,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支付業務許可被依法注銷后,該機構名稱和經營范圍中不得繼續使用“支付”字樣。
“更名后的支付機構在工商主體名稱方面提升辨識度的同時,增強了合規性。”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
王蓬博認為,此舉有利于明確支付業務邊界,幫助金融消費者進行區分,當前仍未更名的機構后續也將向此要求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