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無人駕駛技術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
傳統汽車行業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以特斯拉、比亞迪為例的眾多車企以及以百度為例的互聯網企業也相繼開啟了或準備開啟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
但由于技術尚未成熟,事故的頻發以及對龐大數據的采集工作造成的私人隱私泄露等問題一直困擾著研發人員以及目前人數龐大的用戶。
無人駕駛系統的感知、識別和決策系統還存在一定的瓶頸,整體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還需要提升。
無人駕駛只有在進入大規模使用階段,并且在安全系數達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驗證其商業化的可行性。
基于國家政策的扶持以及全球變暖趨勢的影響,無人駕駛技術正在各行各業被推動前行,未來將成為人們出行的主要方式,但其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1.無人駕駛技術的定義及國內外發展現狀
(1)國內發展現狀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早在2015年上半年,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文件指出到2020年,要掌握智能輔助駕駛總體技術及各項關鍵技術初步建立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系及生產配套體系。
今年上半年,百度蘿卜快跑獲得了中國首批公開道路無人化載人服務許可,并被允許在北京亦莊公開道路上開展服務。
目前,國內多家企業紛紛投入到無人駕駛研發工作中來,如百度、比亞迪等。
在研發團隊的努力下,雨雪天氣行駛等現實問題或將得到解決。
(2)國外發展現狀
相比中國,發達國家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開啟無人駕駛汽車研究,美國和德國處于第一梯隊。
一些著名高校如麻省理工學院、卡耐基梅隆大學等先后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無人駕駛車輛。
由于技術和硬件水平局限,80年代末90年代初,各國才將重點轉移到高速公路民用車輛輔助駕駛項目上。
2010年,谷歌公司研發了7輛無人車并進行城市實際道路試驗,這些車輛能正確運行,并具有良好的感知能力和高水平人工智能自動識別信號燈、行人和車輛。
內華達州、佛羅里達州和加利福尼亞州制定了專門針對無人駕駛車輛的相關法律。
從發展趨勢來看,在未來科技發展過程中,無人駕駛是重要的發展方向,涉及龐大的產業鏈。
各國及高新技術公司研發無人駕駛技術,不僅促進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還會帶動其他領域發展。
自動駕駛車輛一旦融入日常車輛和道路運輸系統將會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作為參考,中國每年發生二十多萬起交通事故,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2億元,即使自動駕駛汽車減少10%,事故也可節省1.2億元。
自動駕駛車輛最初取代傳統公園物流車輛和社區快車,提高工廠利用率和生產率,當前物流系統可能最先受影響,自動駕駛車輛可接管工作并給駕駛員足夠休息時間,將人力資源轉移到其他產業建設中。
所有具有自動駕駛技術的特殊車輛和移動設備都可以連接到網絡系統中,由于網絡效應單位時間的運營成本大大降低。
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趨勢是朝著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方向發展
隨5G、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自動駕駛系統的性能和穩定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感知、決策、執行等關鍵技術未來,自動駕駛技術將實現更多突破和市場應用,不斷向著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方向發展。
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正規授權。
查看原圖164K
預見2024:自動駕駛產業技術趨勢展望(附技術路徑、投資方向、專利布局、科技企業布局等)
本文核心觀點:自動駕駛成未來交通出行重要發展方向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為自動駕駛專利技術布局重點為未來重點發展方向。
自動駕駛正處于由組合輔助駕駛向有條件自動駕駛過渡的階段
自動駕駛指汽車能在無人類駕駛員直接控制下通過先進傳感器控制器、執行機構、計算平臺和通信技術自主感知周圍環境并決策執行駕駛任務實現安全高效的車輛運行。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GB/T40429-2021《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該分級標準基于駕駛自動化系統能夠執行動態駕駛任務的程度,并根據角色分配設計運行范圍限制,將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為0級至5級,分別對應應急輔助、部分駕駛輔助、組合自動駕駛、有條件自動駕駛、高度自動駕駛、完全自動駕駛。
隨著技術進步發展,自動駕駛行業正處于由組合駕駛輔助向有條件自動駕駛過渡階段。
——自動駕駛成未來交通出行重要發展方向
自動駕駛技術作為人工智能領域重要應用正逐步走進生活成未來交通出行重要發展方向在交通安全性提升交通效率優化出行方式選擇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自動駕駛已在公共交通、出租車、物流配送和城市基礎設施等不同領域實現多樣化應用。
未來隨技術進一步發展法規完善預計將出現更多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