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與我的電商客戶溝通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唉聲嘆氣,垂頭喪氣。甚至對電商這個行業的未來發展沒有了信心。2024年,電商企業有多慘,可能很多人無法感受和理解,覺得電商企業頭部直播人物一場直播下來,銷售額上億,企業肯定大賺。其實根本不是。因為我服務了幾百家電商,平時電話、微信、網絡會議、現場各種溝通和交流都有,我給大家聊聊我接觸的這些電商的痛點吧!
一、巨額投流成本
很多電商企業在一些平臺進行銷售,都要進行充值推廣引流,畢竟平臺的流量是固定的,大家只能比充值,一起卷。如果你不充值就徹底沒有流量了。最后平臺大賺,消費者也沒獲得實惠,商家一地雞毛。
我有個電商客戶是做保健品的,在抖音上銷售。產品的投流推廣費基本上是銷售額的50%,否則就沒有銷售額。這個客戶毛利卻只有40%。好了,100元的銷售額,毛利只有40元,投流就要50元,還沒有算平臺費用,人工成本,妥妥的虧錢。最關鍵的事,他自己與某知名藥企簽了協議,年度必須要完成一定的銷售額,否則50萬保證金就無法退回。他問我怎么辦?
首先我給他做了費用支出對比清單,銷售額多少、推廣多少、平臺費用多少、人工成本多少、各種稅費多少、達到多少銷售額預計虧損多少?其次:將虧損的金額與保證金的金額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毀約更劃算。更何況你付出這么多還未必能完成銷售額目標,保證金能否收回還是要打個問號。最后客戶經過與藥企的幾輪溝通,停掉了抖音的直播銷售,協商退回了20萬保證金。這已經是很好的局面了。這半年沒到,客戶穩穩的虧掉將近一百萬。
客戶這種操作模式,我給他測算后,是虧損還要交企業所得稅。因為投流的推廣費所得稅前只能抵扣15%.....................
二、平臺規則的改變
1、僅退款:我有個美妝客戶,年銷售額比較大,但也是微利。好嘛,自從平臺卷起來后,實行了僅退款。好了,現在自己因為僅退款這一項直接增加了0.5%的成本。0.5%的成本是看著很小,但對一個年銷售額在比較大的企業來說,也是一筆不少的費用,五千萬就是25萬的成本支出。我也和客戶討論過僅退款可以維權呀,但他說一是美妝的銷售單價并不高;二是有些人買回去拆開了,你再維權追回也是殘次品,無法進行二次銷售;三是自己僅退款的訂單逐漸增加,如果為了僅退款增加一個人工去處理,更不劃算。如果遇到職業的羊毛黨,僅退款還會給企業帶來更多的成本支出,說完后他就又嘆氣。
2、各種平臺比價規則:這個規則其實拼多多一直都有,后來所有的平臺慢慢來了。現在抖音也是上了比價系統。在這種情況下,真的讓人沒法經營,這是我的另一個電商客戶跟我說的話。因為他是做服裝的。網上同款的圖片滿天飛,面料、做工和質量卻差了十萬八千里。有的消費者一比價,直接跑到同行去了,你的投流成本為別人做了嫁衣。尤其是品牌的產品比價更透明,當然假冒偽劣的另當別論了。真的的心酸又無奈!
三、銷售額的急劇下降
很多電商企業從去年開始,銷售額就急劇下滑,大部分都是下滑了30-40%,完全沒有口罩期間銷售的情況好。
四、稅費核查
電商企業近幾年涉稅核查真的不斷,稅務稽查也讓他們很是擔心害怕。我知道的因為稅務稽查無法經營的電商就有好幾家。
五、行業競爭加劇 銷售品牌基本沒有利潤
現在電商企業如果再銷售品牌產品,在網上比價系統的加持下,基本沒有什么利潤,如果運營及財務核算的不精細,一不小心就虧損。
有自已供應鏈的電商企業為了清庫存,給一些達人、主播的帶貨價都極低。我的一個寵物食品的廠家說,你不便宜,別人更便宜,你就賣不出去,工廠停廠,工廠沒收入......無數的連鎖反應。
現在很多商家被逼無奈,只能轉型了。我的好幾個美妝客戶都轉型做自主品牌研發生產,否則無法實現盈利,而且品牌方掌握主動權,你想要好的政策,就要達到一定條件,類似于對賭,很多情況自己都不可控。
六、消費者消費更理性了
現在平臺上銷售,很多消費者消費更理性了。有時候在直播間買下產品,但事后發現不需要也會果斷的退貨。
今天就寫這么多吧,其實還有很多細節,就不一一啰嗦了。如果你也恰好是電商企業,歡迎一起留言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