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團,不是沒有輝煌過。
2018年,上汽以年銷705.2萬輛的亮眼成績交卷;
2022年,上汽集團以總銷量530.3萬輛的成績問鼎車企銷量第一,盡管和巔峰時期的705.2萬輛不能相提并論,但是這已經是它連續領跑的第十七個年頭。
但是2022年的銷量,并不是沒有弊端。2022年,上汽新能源銷量突破百萬,大約占了集團總銷量的20%,這其中,五菱宏光MINI EV一款新能源車的銷量就達55.4萬輛,堪稱銷量砥柱。可是,這也就意味著,上汽新能源勝之不武,高度依賴一款專攻低端市場的微型小車,沒意思的。
而這樣的弊端,今天終于出現了問題。
2023年,上汽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7447.1億元,幾乎與2022財年持平;歸母凈利潤141.1億元,同比下降12.5%;
6月7日,上汽集團公布了今年5月份的產銷快報。數據顯示,5月份,上汽集團整車批發銷量達到33.2萬輛,終端交付量達到34.7萬輛。同比下降17.1%;
上汽集團,其90%的利潤來自大眾、通用兩大合資品牌。合資品牌燃油車銷量下滑損失的利潤,五菱、乘用車根本無法填補,而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表示“上汽很難接受單一一家供應商為我們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這樣會變成‘他是靈魂,我是軀體’。我們的靈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我們不接受任何供應商的整體解決方案,最多是合作。”
結語
上汽集團走到今天,是不是因為帕薩特的碰撞,亦或是合資品牌的衰敗,都不重要了,因為正所謂,百因必有果。現如今“內卷”和焦慮席卷了整個汽車行業,“船大難掉頭”的上汽要如何突圍這場攻堅戰,很難很難,因為“大象”的特點是,倒下很難,轉身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