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從宣傳上,拼完發動機熱效率,再拼油箱,比亞迪也好,吉利也好,奇瑞也好,長安也好,中國新能源車企插混車型的的滿油滿電續航即便超過了2000公里,在油耗表現上也沒有超過這一家合資品牌的車型。
它是怎么做到的?
這一切得從5月28日比亞迪秦L和海豹06 DM-i上市發布會說起。
會上,比亞迪領導說他們第五代DM-I的車子油耗進入了“2時代”。這張圖在網絡上流傳很廣,大意是,我們的車子續航超過了2100多公里,油耗在3L之內,我們的發動機熱效率46.06%,全球第一。
咱先不討論中國新能源車企為何總拿和新能源不相干的發動機和油耗說事,也不說中國新能源車企取得的技術進步是如何牛逼。咱說所謂宣傳的事兒。
話說,比亞迪這話剛說完,吉利第一個就不樂意了。他們拿出一張同樣是中汽研發的證書,我們的發動機熱效率46.1%,你憑啥說你全球第一?
比亞迪的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接話了。他連說了三個“量產”。言外之意我們說的是量產車型第一,你吉利這個發動機還沒上市。他曬出一張同樣是中汽研發的證書,熱效率46.5%,“像這種沒量產的,更高熱效率的,我們還有大把,只是不想說而已!”。
看來中汽研批發了不少這樣的“能耗之星”的證書。
這事兒就有意思了。
這兩年,中國的新能源車企,確切地說,應該是那些做新能源汽車的中國傳統車企,在宣傳自己生產的插混車型續航里程上可以說不遺余力,逐漸給消費者一種車子續航越長就越省油技術越先進的印象。
不過,大家也在質疑。兩年多的時間,插混車型滿油滿電續航從1000多公里到現在的2000多公里,如此巨大的轉變似乎不符合物理學定律。
就拿車企們每次發布會上證明自己先進的發動機熱效率來說,從41%到46%,增長了也就十幾個百分點,沒有其它輔助,怎么能實現里程成倍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