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中際旭創(SZ300308)2027年能否實現250億凈利潤的預測,買方大佬凌鵬與賣方分析師展開了一場火藥味十足的“罵戰”。
在當前AI浪潮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中際旭創作為CPO龍頭,在全球科技巨頭的算力競賽中深度受益。從公司發布的2025年中報來看,中際旭創當前的業績表現十分亮眼。
不過,中際旭創的市場地位,如今也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比如,光模塊領域的另一個核心玩家——新易盛,與中際旭創在營收、歸母凈利潤指標上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
回溯中際旭創的崛起之路,離不開創始人王偉修的關鍵引領。而此前一筆里程碑式的收購交易,更是為其騰飛注入了核心動力。
2017年,彼時還叫中際裝備的中際旭創,以28億元的價格完成了對劉圣創辦的蘇州旭創的收購。正是這筆交易,讓中際旭創成功敲開光通信領域大門并大舉布局,最終在近年實現業績與股價的“雙爆發”。
截至9月11日收盤,中際旭創的最新市值達4888.59億元。按王偉修父子15.14%的持股比例計算,其持股市值已超740億元,較《2025新財富雜志500創富榜》上的198億元身家,實現了數倍增長。

因質疑2027年凈利潤超250億,凌鵬被賣方炮轟“老登”
9月5日,荒原投資董事長凌鵬公開對市場上關于中際旭創2027年凈利潤將超過250億元的預測提出質疑。
他在《企業說了不降價》一文中發出靈魂拷問,“一個零部件制造業公司可以達到這么高的年利潤?”并對線性外推的合理性提出質疑。
公開報道顯示,凌鵬在業內頗具影響力,他曾擔任申銀萬國首席策略師,并三次榮獲《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第一名。
2013年至2015年,他任職于東吳基金,擔任研究部副總經理、專戶投資部副總經理以及基金經理等職務;2015年至2016年任職于興業全球基金,擔任研究部副總經理、投資專戶經理。
據每日經濟新聞,2016年,凌鵬創立了荒原投資。盡管目前其管理規模尚未達到5億元,但根據私募排排網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29日,公司最早成立的“荒原拓展1號”在2025年以來的收益率已達到11.39%,而自成立以來,前者的累計收益率更是高達92.7%。
凌鵬在這篇文章中提到,他的朋友稱,市場對于中際旭創2027年超250億凈利潤的預測主要基于兩點原因。
其一,產能已經投放,到2027年就有供給出來,這一點基本確認;其二,企業說了不降價,所以這部分供給形成收入,按照現有產能緊缺階段的毛利率、凈利率假設(現在凈利率大致為30%),最終得出了250億元的凈利潤。
對此,凌鵬提到自己此前講過的“合理甚至保守假設導致荒謬結論”這一觀點,并表示,“試問哪個企業會預期未來大幅降價而現在大幅擴產?就像哪個基金經理會預期組合大幅下跌而現在大幅建倉?”
在凌鵬看來,盡管因為人工智能需求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但從本質上來說,半導體行業是一個已經發展了70多年的傳統制造業。即便當下產能處于緊缺狀態,但無法保證幾年后新投放的產能不會面臨價格下滑的壓力。
凌鵬還舉例稱,即便像白酒這樣的行業,前幾年的產能擴張到如今都成為了負擔,更何況是技術迭代頻繁的制造業。因此,不能僅僅依據當下產業深度調研、產業專家以及企業內部人員的斷言,就做出重大投資決策,投資者需要保持冷靜客觀的判斷。
凌鵬的質疑,迅速引發了賣方機構的強烈回應。國盛證券的一名分析師在社交平臺上直接回懟凌鵬:“買你的白酒去吧,老登”,言辭之間火藥味十足。
9月7日晚間,國盛證券通信行業分析師團隊發布了關于中際旭創2025年半年報的最新點評。
在這份報告中,前述團隊進一步上調了中際旭創的盈利預測,預計公司2025到2027年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5.1億元、154.9億元、198.2億元,對應PE分別為47.5倍、29.2倍、22.8倍,并維持“買入”評級。
該分析師團隊認為,隨著AI集群朝著十萬卡甚至百萬卡規模升級,通信的重要性和價值量在不斷提升。而中際旭創作為全球光模塊領域的龍頭企業,將充分受益于行業的高度景氣。
回顧4月,國盛證券通信行業團隊就曾對中際旭創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與預測。當時報告預測公司2025到2027年的歸母凈利潤為81.8億元、105.5億元、125.1億元,對應PE分別為11.3倍、8.7倍、7.4倍。短短幾個月時間,其對中際旭創盈利能力的預測大幅提升。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綜合近6個月內33家機構的預測,中際旭創2027年的凈利潤預測平均值為154.96億元、最大值為236.04億元、最小值為100.33億元。


上半年營收凈利潤雙增,資產負債率創2022年后同期新高
此番卷入爭議漩渦之際,中際旭創近年來的業績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22至2024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收96.42億元、107.18億元、238.6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29%、11.16%、122.64%。
同期,中際旭創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2.24億元、21.74億元、51.71億元,同比分別實現39.57%、77.58%、137.93%的增長。
8月26日,中際旭創披露2025年中報。財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47.89億元,同比增長36.95%;歸母凈利潤達到39.9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9.4%。
截至上半年末,中際旭創的總資產達347.87億元,與上年末相比增加20.51%;總負債105.43億元,與上年末相比增加22.97%;凈資產242.44億元,與上年末相比增加19.47%。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中際旭創的資產負債率達30.31%,創下了自2022年以來的同期新高。
對于上半年的業績表現,中際旭創表示,報告期內,重點客戶進一步增加資本開支加大算力基礎設施領域投資,800G等高端光模塊需求顯著增長,并加速了光模塊向1.6T及以上速率的技術迭代。
報告期內,得益于800G等高端產品出貨比重的快速增加以及持續降本增效,公司營收、毛利率和凈利潤進一步得到提升。
財報顯示,中際旭創的主營業務為高端光通信收發模塊的研發、生產及銷售。而光模塊的作用就是光電轉換,即發送端把電信號轉換成光信號,通過光纖傳送后,接收端再把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
而此次爭議的核心,其實就是中際旭創的光模塊領域未來是否前途光明。根據Lightcounting預測,光模塊的全球市場規模在2024-2029年或將以22%的CAGR保持增長,2029年有望突破370億美元。
而這背后的主要增長動力,是AI集群應用對以太網光收發器的強勁需求,以及云服務廠商對其密集波分復用(DWDM)網絡的升級等。
近年來,政策層面對算力產業鏈不斷加碼,也助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隨著國產芯片能力、大模型能力的提升、人工智能應用的發展,國內算力基礎設施建設蓄勢待發。
光模塊作為算力環節中國產化程度高,技術儲備前沿的核心產品,在算力持續升級及需求大幅增長等因素的驅動下,其地位也隨之上升。據Lightcounting預計,2029年中國光模塊市場規模有望達65億美元。
不過,隨著光通信行業的快速發展,行業的競爭格局也在發生著明顯的變化。中際旭創雖在光模塊領域占據龍頭地位,但新易盛或已對其形成直接威脅。
從營收對比來看,2024年,中際旭創、新易盛分別實現營收238.62億元、86.47億元。
到了今年上半年,中際旭創實現營收147.89億元,而新易盛的營收則達到104.37億元,兩家公司的營收差距正在顯著縮小。
就盈利能力而言,兩者的差距同樣也在縮小。去年,中際旭創、新易盛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51.71億元、28.38億元。
到了今年上半年,二者的歸母凈利潤分別達到39.95億元和39.42億元,差距幾乎微乎其微。
而據每日經濟新聞援引上海某公募基金投研人士觀點,當前賣方分析師的樂觀情緒或許有些過熱。相關板塊行情持續上漲,長期邏輯短期內又難以得到驗證,再加上短期大量資金集中涌入,直接推動股價不斷突破新高。從市場規律來看,沒有任何資產能永遠上漲——股價或許會階段性脫離基本面跑太遠,但最終仍會向價值回歸,這是繞不開的底層邏輯。

一樁收購書寫逆襲神話,王氏父子持股市值超740億
雷達財經注意到,在此前發布的《2025新財富雜志500創富榜》中,站在中際旭創身后的王偉修、王曉東父子,以198億元的身家位列榜單第161名,其財富規模較上年的132.3億元增長65.7億元。
天眼查顯示,王偉修、王曉東父子合計持股約15.14%。截至9月11日收盤,中際旭創最新市值達4888.59億元。
若按照15.14%的合計持股比例計算,王氏父子持有中際旭創股份的對應市值超740億元,遠超登上《2025新財富雜志500創富榜》時的198億元身家。

公開資料顯示,身為中際旭創實際控制人的王偉修,1950年出生于山東煙臺。
1987年,王偉修用20多萬的啟動資金,創辦了中際裝備的前身——山東省龍口市振華電工專用設備廠,借此開始艱苦的創業歷程。
1988年,在王偉修團隊的不懈努力下,中國第一條洗衣機電機自動化生產線在他們手中誕生,價格僅為進口產品的四分之一。
2012年,王偉修創立的公司以“中際裝備”之名登陸創業板,卻一度遭遇“上市即巔峰”的魔咒。上市后,公司的營收連續兩年下滑,歸母凈利潤更是連續四年出現下滑。
2016年,王偉修掌舵的中際裝備,盯上了一家主營光模塊產品的高科技公司——蘇州旭創。2017年,中際裝備以28億元的價格成功完成對蘇州旭創的收購。雙方重組后,公司正式更名為中際旭創。
王偉修的這番操作,讓中際旭創成功踩中風口,公司借此踏上追“光”之路,光通信模塊的營收占比大幅攀升,并在幾年后跟著英偉達賺得盆滿缽滿。
與此同時,中際旭創在資本市場也收獲頗豐。截至9月11日收盤,中際旭創的股價較2017年初漲超3500%。
值得一提的是,王偉修曾公開談及對中際旭創的管理,“未來屬于年輕一代,我主要在某些方面把把舵。”
雷達財經注意到,目前,在中際旭創擔任董事長、總裁的人選,正是蘇州旭創創始人劉圣。
談及劉圣,王偉修曾評價道:年紀不大,在美國硅谷發展也不錯,卻選擇回國創業,這份愛國情懷很值得尊敬。
2027年,中際旭創的凈利潤能否如預測一般,達到250億元的規模?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