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家盈利的造車新勢力,已經沒有懸念了——
小鵬汽車,Q2業績就一個詞:全線大漲!
交付 103181 臺新車,同比增長 241.6%;
營收 182.7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 125.3%;
總體毛利率 17.3%,2024 年同期為 14%;
凈虧損 4.8 億人民幣,2024 年同期為 12.8 億人民幣。
造車新勢力已走完10年,真正到盈利階段的,算上小鵬竟只有3家。先前的“百家爭鳴”幾乎盡數被淘汰,足見這個賽道的殘酷艱辛。

這個歷史性轉折點怎么隆重mark都不為過,但何小鵬的態度云淡風輕,甚至是一筆帶過:
根本不構成什么挑戰。
他的核心關注,已經轉移到了小鵬新的增長點、“市夢率”上。
小鵬Q2做的到底咋樣?
核心指標一一來看,首先是交付量:
2025年第二季度,小鵬交付新車一共103181輛,同比同比增長 241.6%;環比今年一季度的9.4萬臺上漲9.5%。
整個上半年,小鵬交付新車19.72萬臺,已經打平2024全年。
2025年初小鵬將銷量目標定為38萬輛,半年目標達成率約56%,妥妥超過一眾車企。
交付上漲直接帶動汽車銷售收入上漲,數額為182.7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 125.3%:
小鵬營收結構中,汽車銷售收入占比一直是絕對大頭,所以二季度總營收也創了新高——182.7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 125.3%:
182.7億是小鵬賺的錢,花掉的錢則包括:

銷售成本151.1億、研發支出22.1億元、運營行政支出21.67億元,再減去所得稅費用,得出小鵬在2025年第二季度,凈虧損4.8 億人民幣:
不嚴謹地算,小鵬目前賣一輛車虧損4600元左右。
還在虧,但和前幾年的“虧”含義完全不同。
2024年二季度凈虧損12.8億元,而2025年第一季度為6.6億元。
虧損額大幅收窄了超過一半,這是一個明顯的止血信號,毫無疑問是正向消息。
小鵬二季度財報“全線”增長,幾乎找不出負面,還體現在毛利率:
2025年Q2,小鵬汽車總體毛利率 17.3%,2024 年同期為 14%;上漲最主要因素是汽車毛利率大幅提升——14.3%,2024 年同期為 6.4%:
提升毛利兩個顯而易見的因素,一個是降本增效持續優化,比如小鵬透露隨著交付量規模上漲,二季度材料成本有所下降;另外一個則是二季度新款G6和G9、P7+的交付占比提升,拉高了整體毛利。
小鵬的經營“安全感”也前所未有的有底氣。
二季度末,小鵬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短期投資及定期存款為人民幣475.7億元。
近500億的現金儲備,就算一點錢不掙,也夠小鵬“消耗”10年之久。
況且很快小鵬三季度開始上了全新G7、P7,爆款已經被驗證,后續由于單價更高的增程車,實現整體盈利幾乎已成定局,現金儲備今后大概率只增不減。
何小鵬信心爆棚:2026部署Robotaxi
小鵬十年,經營狀況的起起落落其實可以從老板何小鵬的表態中看出來。
何小鵬對技術高瞻遠矚、熱淚盈眶時,說明小鵬成功推出了爆款車,經營狀況不錯;一旦何小鵬向傳統車企老板一樣,談制造、談產品、談賣車時,則代表小鵬的新車型出師不利,經營上遭遇了階段性挑戰。
這次也一樣,但又有些新的變化。
何小鵬在財報會議上大談對技術的理解、預判、押注……沒錯又有爆款車了,但不是一款而是MONA 03、P7+接連爆款,新G6、G9、G7反響也不錯,就連劍走偏鋒的新P7,也出乎意料廣受認可。

所以何小鵬的表態,以前是不知什么時候實現的技術前瞻、愿景,但現在是已經落地,且路徑清晰小鵬下一階段增長驅動——L4。
何小鵬認為,中國第一梯其實不分伯仲——有的通過算力,算力不足的,就通過算力加上激光雷達。大模型有一個規模化法則(scaling law), 更好的模型當然能夠產生更強大的效果,小鵬在測試的環境中已經看到了。
比如現在,小鵬Ultra車型的有效算力達到了2250TOPS,而同行旗艦車型的算力大概在100~700TOPS之間,這意味著VLA模型,數據量大家一致,但小鵬模型的規模可能是其他玩家的10倍,運行的幀率可能是兩倍,“整個大腦更聰明,小腦更敏捷”。

何小鵬認為,短期內基于圖靈芯片+VLA模型的能力比行業主流的城市輔助駕駛能力提高數十倍,在安全性、全場景和用戶體驗上對標有人駕駛的L3。
而基于小鵬的圖靈芯片、VLA和VLM,小鵬機器人領域初階L4能力的可量產版本計劃在2026年下半年面世。
這個階段,何小鵬認為會跟所有L2車企、玩家拉開巨大差距。
至于Robotaxi的落地方式,何小鵬也透露了一些。
明年開始,小鵬在拿到相關政策批準之后,在中國的部分區域來試點Robotaxi。

但和所有Robotaxi都不同:一,小鵬是前裝車;二,小鵬沒有區域限制。
小鵬的RoboTaxi和量產車同源模型,但是又不完全一樣。比如RoboTaxi可能會做到招手即停,但to C車型可做不做到招手即停,所以在訓練的方法上還是有一定區別的,主要體現在強化學習方面。
商業化的初步測試階段,何小鵬認為會自己運營,但一旦通過測試之后,就會尋求更多的合作伙伴。
至于經營層面,何小鵬主要就談了兩點。
首先是——接連爆款節奏下,“年底盈利根本不構成什么挑戰”。
其次,何小鵬解釋了小鵬當下的產品策略。
之前是技術優先,現在是技術、設計同樣重要,甚至設計還要領先半個身位,新款P7只是一個開端。

何小鵬透露小鵬在整個產品開發過程中,以前是先約束工程成本、確定定位,再讓造型去適配;現在則是先由造型做選擇,再去約束工程,這是定位上的轉變。
最后,何小鵬談到了小鵬的“第三增長曲線”——技術出海。
上周小鵬宣布了與大眾汽車的第四項合作,本質上是小鵬給大眾提供的電子電氣架構從單一純電車型擴展到大眾在中國的所有燃油、純電、混動車。
大眾也就成為全球唯一一家擁有跨動力總成的統一智能電子電氣架構平臺的車企。
這也意味著,小鵬在智能化技術出海的道路上,是所有中國車企的No.1,技術輸出的廣度、深度前無古人。
顯然,小鵬能從這樣的合作中獲益。

2024年第一季度起,小鵬就已經有了來自G9平臺合作的知識產權授權收入,隨后又確認了來自電子電氣架構合作的相關收入。
反映在財報中,二季度小鵬的服務及其他收入達到 13.9 億元,高于 2024 年同期的 12.9 億元。
和大眾深化合作,意味著小鵬該項目的收入生命周期或許要比外界預期更長久。
關于這點,小鵬也在今晚的財報會上承認了,表示“一旦(和)大眾(合作)的車輛開始 SOP,基本上就是小鵬第三個經常性收入來源”。
這份收入,幫助小鵬在第二季度提前達成了 17% 的總體毛利率——此前高盛預測的時間,是第四季度。
這樣的的小鵬,還不及預期嗎?
說來離譜,史上最強財報出爐,小鵬美股股價盤前還小幅下跌了。
原因嘛,是小鵬二季度業績,營收182.7億,略高于管理層給出的175-187億指引中值,但低于分析師預期的183.8 億。
分析師對小鵬單車收入估計偏高了,畢竟對新能源汽車公司來說,季度銷量是明牌。
而銷量增速最驚人主要是MONA 03火爆,從單車收入上看,二季度為16.4萬,同比下滑 27.5%。
另一方面,小鵬給的三季度業績指引也偏保守,預計營收在196-210億,不及分析師預期的210.6億;預計銷量在11.3-11.8萬輛之間,不及分析師預期的11.9萬輛。

可以看出,小鵬現在追求的是步步為營、穩扎穩打的業績增長,同時也在有意給爆火的輿論勢頭降溫,以免干擾了自己的節奏。
但機構從來都是結果導向的,與穩步增長相比,它更希望看到的是交付量、市占率和利潤的在短期內強勢暴漲,以此來證明其投資眼光和價值。
拋開短期市場的“噪音”,從企業經營和健康度的角度看,這份財報正是如何小鵬說的那樣——“達到歷史最佳”。
整體數據大漲是基本面,更本質的是毛利率強勢回歸、技術紅利開始變現、現金儲備雄厚。
高端化的大膽嘗試——新P7,出人意料的開門紅。
何小鵬的AI敘事,還帶來更大的“市夢率”。
開盤后的股價走勢,也印證了這一點:

所有新勢力都想從一家單純“造車賣車”的公司,轉向“技術+制造”雙輪驅動的科技公司,但只有小鵬在經營、研發、產品3個方向都找準節奏。
對于悲觀者,小鵬Q2財報還不足以讓他們徹底樂觀,但足以讓樂觀者前所未有更加堅定。
關鍵在于:你是否相信何小鵬的“行穩致遠”,是否相信他的AI敘事帶來的“市夢率”,最終會轉化成股價和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