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兩年時間,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持續發展,很多小伙伴選擇接納和購買新能源汽車產品,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也水漲船高,滲透率迅速超過了50%,成為了事實上的主流派。而且隨著電池、充電技術的持續精進,純電車的銷量也開始發力,7月份國內新能源汽車產品銷量中,插混和增程銷量均同比下滑,但是純電車銷量卻增長了超過20%,勢頭更猛了!

所以未來一段時間,純電車一定會成為更多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小伙伴們的重點選擇對象,而且大家發現沒有,現在人們購買新能源汽車,買插混車型,很多人還是會選擇傳統車企的產品,因為大家對發動機和變速箱,還是比較看好老牌車企的!但是購買電動車,包括增程式電動車,大家更喜歡新勢力,尤其是年輕的小伙伴,這又是為什么呢?
首先就是科技感和智能化,之前很多老牌車企的電動車,就是個啥都沒有四輪電車!雖然現在很多傳統車企的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和插混、增程,都會上一些智能座艙或者智能駕駛的東西,有些號稱段位還比較高,但是大多數都是采購自第三方供應商,這些供應商提供給車廠的,很多都是“黑盒”方案,廠家沒有多少修改的“權限”,所以當用戶反饋上來一些問題需要更新改正的時候,汽車廠商還要看供應商的臉色。

而現在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包括特斯拉、理想、小鵬、蔚來、小米、鴻蒙智行等車企,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這一塊,基本上都是全棧自研的,尤其是高階的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大家做得都非常不錯。對于年輕人來說,這些東西就非常重要了,大家追求的,就是個新鮮和前衛,而造車新勢力的很多產品設計,會更加去追逐消費者的實際使用需求,用用戶思維代替工程師思維,這一點對于年輕人來說,非常受用。

但是一些老牌車企,雖然現在迫于市場壓力,也開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力了,也引入了第三方智能化供應商。但是從本質上來說,很多都還是“老油條”的做派,要么產品價格虛高,要么連車機的流暢性、手機APP的直觀性都做不好,大家一看,就會給人一種這就是湊合出來糊弄消費者的感覺。可能一些年長些的消費者,出于品牌慣性,還會選擇這些品牌的產品,但是年輕消費者,在沒有“品牌迷信”之后,會更傾向于購買新勢力品牌的車型,尤其是純電車型。

還有就是常用常新這一塊。以前買車,基本就是一錘子買賣,一輛車剛買到手的時候,就是這輛車的巔峰狀態,未來只會隨著行駛里程越來越多,整體越來越弱勢,但是現在到了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時代,通過OTA升級,很多新功能就可以持續“上車”了。
在這一點上,特斯拉、理想、蔚來、小鵬、鴻蒙智行等品牌的表現都非常不錯!基本上每個月都有一次OTA,兩三個月就用一次大版本的OTA,很多用戶反饋不好的地方,會在新版本中被改掉,也會增加一些其他品牌車型有,但是本品牌車型沒有的新功能、新玩法,這對于很多連玩個手機都要搞“破解”的年輕人來說,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正如我們上面所說,很多老牌車企,尤其是主打燃油車,但是迫于市場壓力推出新能源汽車的車企們,在整車智能方面做得是比較差的,所以車輛到手之后,能夠OTA的范圍是非常有限的,或者說,當動力、座艙、車機、底盤各管一攤的時候,是沒有辦法做到整車智能升級的,結果就是和很多燃油車一樣,買到手是啥樣,后面就都是啥樣了。
放大看
當然了,這其中也有例外,比如比亞迪!比亞迪也是傳統燃油車車企轉型新能源,但是轉型太徹底了,在2023年就快速停掉了純燃油車的生產和銷售,全力做好新能源汽車,現在比亞迪在產品設計、整車智能方面,做得非常不錯。7月份、8月份,比亞迪連續三次針對智能駕駛和泊車、智能混動油耗和智能座艙進行了3次OTA升級,反應速度非常快,這也是比亞迪的純電車型能夠超越插混車型的原因所在,年輕人喜歡的電動車,比亞迪也能滿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