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產關閉常州工廠的消息曝光,吃驚之余也確實合乎常理。以前普通小家庭買一臺奇駿、軒逸、天籟很正常,也很常見。但這兩年,日產的車型逐漸失去競爭力,也就沒有那么多產能需求了。那么日產從“日系頭牌”,變成現在這樣,經歷了什么?做錯了什么?又該怎么走呢?

外因
通常來說,銷售遇阻,必然有多種因素疊加。可以籠統得歸納為外因和內因。咱們先來聊外因。這部分因素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就是國產品牌和新勢力的崛起。

燃油車時代的國產品牌,一直喊著崛起崛起,實際上并沒有真正意義上超越合資,甚至連制衡都很難做到。但到了新能源時代,一切都變了。以發動機變速箱為動力單元的國產車,一直受制于人,尤其是變速箱,不能說很拉吧,也確實不咋地。

新能源時代,發動機更多的是作為動力補充與能量來源。比如說比亞迪的DM系列,發動機除了急加速和高速行駛時會驅動車輪,大部分時候是不參與工作的。如果是大電池的車型,日常能充電,甚至可以做到純電出行。

這就做到了普通消費者最關注的一點——省錢,家里充電的價格通常在1元/度以下,對應插混車型的純電續航,大概就是百公里15元左右,和油車相比那都不用算都知道差了好幾倍。即使是不方便充電,混動車的優勢也很大,油耗平均要比同級燃油車低30%以上。

再有政策導向,比如上海,純電車綠牌免費送,藍牌不僅要9萬多元,還要拍賣。油車換電車補貼1W。如果是插混,那么和燃油相比沒有牌照優勢,但是購置稅還是不用交的,依然有價格優勢。

讓我們來看看日產現在有什么新能源車,在售車型當中,連帶著進口和鄭州日產,有12款車,只有ARIYA艾睿雅一款電車,22年9月上市,23年7月改款,到現在沒有新款。501-623km純電續航,相對于以往的日產可能配置挺高的,但面對現如今的產品實在有些不夠看。

就這個車,當年上市的時候賣28萬多,高配快35萬了。給自己定了一個“高不可攀”的位置。結果就是沒啥人關注,搞得很尷尬。現在優惠完大概15萬左右,性價比倒是還行。如果拿來和宋PLUS對比的話,續航能打個平手,配置甚至還高一些。

人日本人自己都清楚,關閉工廠的原因是中國的電車價格競爭激烈。尤其是日產軒逸這樣緊湊型家用轎車。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現在同級的油車,有些比插混便宜多了,雪佛蘭的科魯澤,入門版才5萬,別克威朗Pro,用的1.5T發動機,才8萬塊,比秦PLUS DM-i加速更快。
內因
內因就更簡單了,日產的產品太老舊了。技術日產真沒見到有什么比別人強的技術。我認為目前日產最好開的是超混電驅,那玩意兒就是一個不帶大電池的增程,理論上也挺好的,就是價格很離譜。

以軒逸為例,搭載超混電驅動力的車型起售價是13.89萬元,相比之下1.6L的車型只要11萬出頭起,優惠完了甚至不到10萬。這不被插混車按在地上打嘛。軒逸能有3萬多臺的月銷量,新軒逸才占幾成?那不都是賣的經典軒逸嗎。隨著現在網約車市場的飽和,以及新能源車的價格下探,經典軒逸還能維持多久,咱真的不好說。

還有就是三缸奇駿了,奇駿曾經那可是月銷2萬多的王牌車型。現在一個月能上5000都樂開花了。寶馬、雪佛蘭用犧牲自己的方式告訴你們,三缸在中國是混不下去的。偏不信,雖然你的三缸不抖,但咱們老百姓可不管你這些。

營銷也是個問題,中國人是好面子的,“沙漠王子”這種事兒一出,你還買它就會被別人笑話。這種營銷的策略把好大喜功的特性展露無遺。就老老實實說這車不抖,動力好,底盤好不行嗎,非要去沙漠沖坡。
怎么辦
解決的方法無非就兩種,一是提升競爭力,二是換一條新賽道,這種話應該很多人也都知道。但真的要說怎么實行,一兩句話還真說不明白。

如果真要我說,一是看看能不能搞一點混動的車型出來,也不要很大優勢的,轎車的饋電油耗做到5L以內,配置基本的給夠,全景影像和前后雷達、天窗、大屏、AEB。價格定在10萬元上下。沒這個技術找東風買也行。

換賽道咱們說得容易,但是那么多年經營的渠道,供應鏈,一下子放棄或者調整,還真不好弄。或許可以看看硬派越野車,現在還挺火的。營銷層面,至少別再出現“沙漠王子”這種情況了,老老實實做,把自身的優勢說清楚咯。

這次日產關閉的常州工廠,2020年底才投入生產,不到4年的時間就關閉,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光是日產,日系品牌在中國現在都不好混,電氣化緩慢,燃油車也沒做出自身特色。總體上還是有些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