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市場電驅提速以來,由于轉型偏緩慢,以豐田為代表的海外品牌,開始被質疑“掉隊、跟不上節奏”。另一邊是國產車企的銷量猛增,市占率甚至突破了50%,但是在盈利能力上,又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局面。
最近,豐田發布了2024財年(2023年4月-2024年3月)業績,其營業利潤達5.353萬億日元,約合2486億元,同比暴漲96.4%,創下新的歷史記錄,這也是日本企業年度營業利潤首次突破5萬億日元大關。
2486億元是個什么概念呢?我們匯總了下比亞迪、長城、長安等幾家頭部國產車企,2023年的凈利潤,發現豐田的盈利超過了10家國產車企的2倍還多。不僅如此,像寶馬、奔馳、大眾等海外品牌的同期凈利潤,相比國產車企,同樣可以一打十。
而且十大海外車企中,大家2023年都實現了盈利,相對一般的現代、起亞和福特,也分別有660億元、474億元和308億元入賬。但同期國產車企中表現較好的比亞迪,凈利潤為300.4億元,排在福特之后,同時,像賽力斯、東風、零跑、小鵬和蔚來等,甚至處于虧損的狀態。
為什么國產車企的銷量進步了,盈利能力卻與海外品牌差距這么大呢?
車載君覺得:一方面是國內市場的競爭環境過于激烈,不斷升溫的價格戰,吸走了大家的利潤率,銷量優勢企業生存的根本,為了保持產品競爭力,也只能疲于應對,但過度內卷,對于行業發展來說,顯然是不利的。
另一方面是,海外車企在全球市場擁有遍及的銷售網絡,其他市場的電驅化速度,遠不如國內迅猛,穩固的燃油車基盤仍然具備優勢,相比之下,國產車企主要還是以國內市場為主,銷售渠道相對單一。